打工仔除了本身事業忙碌外,為人父母的打工仔也開始要為在學子女開學忙碌一番。迎來9月開學季,對於第一次上幼稚園的小朋友來說,是一個新奇的初體驗!孩子上學的第一天,將經歷短暫與爸媽暫別,可能聲淚俱下,心理生理所呈現的情緒反應各不同,作為新手爸媽又如何應對這些場合?以下提供幼稚園開學攻略予各位家長,助孩子更好適應校園生活。
第一次上學難適應?家長如何有效安撫孩子情緒?
對大部份小朋友來說,幼稚園是他們初次融入團體生活,也是長時間離開熟悉環境和親人的首次體驗,難免會感到不安、焦慮和擔心。作為家長,可嘗試以下方法為孩子做好心理準備,以安撫孩子的情緒。
● 角色扮演
想順利融入校園生活,家長可在家與孩子玩「上學遊戲」,透過扮演老師和學生來模擬上學情景,例如:穿校服背書包、跟老師同學打招呼、吃飯、睡午覺等日常情境,讓孩子預先熟悉上學的流程,減輕他們對未知環境的恐懼。
● 建立上學前離別的儀式感
每次上學與孩子道別時,家長可制訂簡短而溫馨的告別儀式,例如在校門外給孩子一個擁抱、一個親吻,或者說一句特定的鼓勵話語,並告訴他們「放學後爸爸媽媽會準時來接你!」,讓他們知道別只是暫時性,父母很快就會回來,有助小朋友建立安全感。特別要留意說再見後就要隨即離開,不建議在旁邊偷看或拖泥帶水導致他們依依不捨。
● 帶備「安撫小物」一同上學
家長可讓孩子帶一件能讓他們感到安心的小物上學,例如:毛公仔、小手巾、家庭照等。這些熟悉的物品能提供重要的情感上的支援,幫助他們更快適應新環境。
● 預留時間上學
開學初期建議家長預留更充裕的時間送孩子上學,前一晚便預備校服、書包等上學用品,上學當天預備簡單易食的早餐,並提早出門到達學校,讓孩子有足夠的時間慢慢適應及探索環境,與同學老師互動,避免匆忙的趕上學,減少他們的壓力。
● 了解孩子的憂慮
家長應主動與孩子溝通,詢問他們「今天在學校開不開心?」「有沒有遇到甚麼不喜歡的事情?」仔細傾聽他們的心聲,並給予正面的鼓勵和回應。
● 與老師充分溝通
在開學前或開學初期,家長應主動與老師建立良好的溝通關係,告訴老師孩子的性格特點、喜惡、以及在家的習慣,讓老師能更好地照顧孩子。同時老師也能分享孩子在學校的表現,讓家長能更有針對性地給予幫助。
學校是病菌的溫床?採取這些措施能降低孩子染病機率!
孩子的心理健康需要照料外,生理健康同樣重要。9月除了是開學月,也是流感高峰期。由於兒童免疫系統尚未完全發展關係,在學校交叉感染的風險相對較高,因此學校、家長和學生應提高警覺,保持良好個人和環境衞生,預防傳染病在學校傳播。為保護孩子健康,家長可以採取這些措施:
● 教導孩子衛生意識
家長應從小培養孩子建立良好的衛生習慣至關重要,教導他們進食前、如廁後、從學校回家後要勤洗手、不要用手揉眼睛、咳嗽或打噴嚏時用紙巾或手肘掩著口鼻。
● 孩子生病應留在家中
如果孩子出現發燒、咳嗽、流鼻水等不適症狀,應留在家中休息,避免將病毒帶返校園而傳染給其他人。這不僅是為了保護自己的孩子,也是對整個校園負責。
● 痊癒後仍佩戴口罩上學
即使孩子病癒後,建議仍讓他們佩戴數天口罩上學,以減低再次感染或傳播病毒的風險。
● 讓孩子帶備衛生用品
家長可為孩子的書包裏準備個人衛生用品,例如紙巾、消毒濕紙巾或酒精搓手液,並教導他們正確使用方法。
● 為子女接種疫苗
手足口病、腸病毒、新冠肺炎等都是開學後常見的高風險傳染病,萬一在校內爆發後果嚴重,更可能有後遺症。家長們應遵照衞生防護中心建議的《兒童免疫注射計劃》為子女接種疫苗。透過接種疫苗可預防多種疾病包括麻疹、流行性腮腺炎、德國麻疹、小兒麻痺症、百日咳、白喉、破傷風、結核病和乙型肝炎,有效降低感染風險及減輕症狀。
開學季節病毒大爆發 做多一步保護孩子健康
9月開學適逢流感高峰期,學生生病比率處於高峰期,因此家長們要為孩子健康保障做好準備。香港的醫療費用不菲,加上兒童免疫系統尚未成熟而容易導致生病頻率較高。倘若不幸因病需要入院接受治療,一份合適的醫療保險可以大大減輕家庭的經濟負擔,讓孩子得到更好的醫療照顧,建議家長可考慮為孩子投保一份合適的醫療保險應付日後可能的醫療需要。
普遍的醫保計劃都會為每個項目設賠償上限,令人難以掌握保障的金額,在索償時可能會產生賠不足的憂慮。在揀選醫保時不妨考慮全額賠償及不分細項賠償限額的醫保計劃,部份計劃的終身保障額更高達4千萬港元,當需要龐大金額應付醫療費用時,亦無需因為資金問題而影響治療選擇。
另外,市場上亦有些醫保產品有保費豁免的條款,萬一患上指定嚴重疾病亦可豁免自付費,
助您在關鍵時刻提供更大的靈活性。假如投保的醫保產品屬於「自願醫保」類別,投保人及每位受養人可在每個稅季年度申請扣稅,扣稅額可高達8,000港元。
幼稚園開學是小朋友人生中一個全新的里程碑,在心理生理上,家長應鼓勵他們表達自己的感受,透過溝通和互動以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幫助他們適應新環境。家長亦要教導孩子正確衛生意識,確保他們健康成長,安心的投入校園生活。